近年來,隨著我國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政策的推進,儲能的應用價值、商業化和規?;l展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與認可。在商業化發展進程中,市場的剛性需求將成為未來推動儲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。
據不完全統計,截至2017年底,全球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175.4GW,年增長率3.9%。我國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28.9GW,年增長率18.9%,增速是全球的5倍左右。
政策方面,在2018年1月,南方電網監管局發布《南方區域電化學儲能電站并網運行管理及輔助服務管理實施細則(試行)》,將電化學儲能電站納入管理,儲能電站根據電力調度機構指令進入充電狀態的,按其提供充電調峰服務統計,對充電電量進行補償,具體補償標準為0.05萬元/兆瓦時。該補償標準的出爐在業內引起巨大反響,這是近年來國家對儲能產業的重大利好。
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國家能源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《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》(簡稱《意見》),明確了促進我國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、總體要求、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。一時間,儲能從幕后走向前臺,儼然成了能源領域最熱的“風口”。
相關政策的逐步落地,說明儲能的市場主體地位及其在能源結構轉型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,政策的導向性及可操作性也更加明確,將有利于加快促進儲能的市場化發展。
儲能的商業化不僅將改變現有市場的分配格局,也將創造出前景無限的增量市場。越來越多的市場、投融資主體開始從商業價值上認可儲能。近幾年,儲能產業進入商業化初期,發展加速,儲能市場也呈現出規?;l展的趨勢。由于經濟性不足,現階段儲能發展的主要動力還在廠商本身。但儲能產業發展拐點的出現,實質上不由廠商決定,而是要由金融市場、資本市場等起關鍵作用。
無論如何,儲能市場已經處于爆發前夜。只要把握機遇,利用好體量優勢,我國儲能市場有望像光伏發電那樣后來居上。